作者:宜昌市委党校        发布日期: 2020-03-12
期待岁月静好,我们负重前行。 你用无私的奉献, 书写重重的责任。不为一声喝彩,用心践行使命。抗疫的旗帜下, 有无畏的党校人......
庚申子新年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中国人民迎来又一次“历史大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市委党校主动作为,将做好全市抗疫医护人员居住点服务保障工作作为锤炼和检验党校人党性觉悟的主战场,组建专班,迅速行动,周密安排,热情服务,为在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提供了精细化、全方位的后勤保障,用高品质的服务彰显了党校姓党的政治品格。
以勇于担当书写忠诚
元月下旬,武汉市和宜昌周边市州新冠疫情突然蔓延,一场猝不及防的抗疫战爆发了。武汉封城伊始,市委党校校委一班人就认真分析了疫情形势,主动谋划全校抗疫工作,及时为党校自身抗疫工作做了必要的物资准备。总务处在大年三十即进入战时状态,在网上采购口罩、消毒液、酒精等抗疫物资,迅速摸清相关人员休假情况,随时准备投入抗疫战的主战场。
2月2日16时,市委副书记、市长、市防疫指挥部指挥长张家胜实地考察市委党校,正式决定征用宜昌市委党校学员公寓作为市疫情防控医务人员集中居住点,并要求当晚7点接受至少300名医护人员入住。其时,只有几名管理人员和住在附近的服务人员赶到了校区,学校不具备入住条件。但在了解到医生的休息室都被临时改造成了医护区,医务人员只能在大厅内打地铺休息的情况后,常务副校长王大发当场表态:克服一切困难,保证医务人员按时入住。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杨俊激动地连连感谢。
——担当凝聚在速度上
时间就是战机,时间就是胜利。市委党校保障服务团队与时间赛跑,始终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抓好医护人员的食宿保障工作,始终保持着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
3小时紧急准备实现人员入住。2月2日19时,首批304名医务人员入住市党校,从接受任务到人员入住,仅用了3个小时,比有关部门要求的入住时间提前了48小时。
24小时紧急集结确保160人餐饮供应。2月初,党校的正常假期尚未结束,管理服务人员都散居在全国各地,收拢队伍成为提供有效服务的关键。2月3日,党校两台专车马不停蹄,东至当阳、西达恩施,南抵五峰、北到远安,行程2000余公里,朝发夜归,至4日晚十二时,才将50多名当时能够到岗的服务人员从休假地全部接到校内。紧急启动食材供应体系,多方联系生活用品供应商,拓展供货渠道,调配供应短缺,启用冷库增加食材储备,供应首批160名医务人员的早餐只用了不到24小时,48小时内实现了680人餐饮正常供应。
3天筹备到15天的防疫物资。防疫物资短缺是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在有关部门无法及时提供基本物资保障的情况下,总务处不等不靠、果断出击,迅速摸清市场存量、催收前期订货、启动后勤采购绿色通道、向兄弟单位求援,3天内自筹口罩13000只、医用酒精1300升、消毒液510kg及少量护目镜、隔离服等防疫物资,迅速将我校防疫物资储备从零提升到15天。
——担当体现在自觉上
承担一线医护人员服务保障工作,面临着巨大的疫情安全风险,党校人没有一人临阵退缩。
回城的路那怕再远、再难,我也一定要回去!抗疫的路上我不能缺席。这是党校人的共同心声。
副校长阮卫红春节前到成都休假,当得知党校作为医务人员居住点以后,在返程道路不畅、老父亲卧床少人照料的情况下,驱车千里赶回学校,一个多月来一直吃住在校内,坚守在岗位上。
总务处主任王洪涛,爱人在社区下沉、孩子正在上高中。2月2日以来,他以校为家,吃住在校内,物资采购、人员调度、现场督办,细心落实着后勤保障的每一项工作任务。
总务处副主任张汉卿家在秭归县,是一名两个幼儿的父亲。疫情发生以来,他主动请缨,在妻子下沉社区的情况下,将两个孩子托付给了父母,从2月6日开始就一直留校值守,协调后勤物资供应。
桃花岭驻党校项目部负责人李艳,多年来第一次回内蒙老家看望父母,在得知服务团队到校上班后,迅速驱车40多小时返回宜昌,未回家门直接到党校上岗,并一直战斗在服务保障第一线。
家住长阳的后厨师傅田世锐,老家住在高山上,交通不便。当知道有抗疫保障任务时,他积极请战,但由于交通管制等原因,辗转往返3次、步行10多个小时才坐上返回党校的车辆,目前坚守食堂一线已达35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最能考验队伍。分散在各地的73名同志将党校姓党的政治担当凝聚到雷厉风行的作风上、体现在“我是党校人,有事我先上”的自觉上,展现了党校人的风采与形象!
用最优服务展现作为
医护人员有要求,服务专班有行动。自医护人员入住党校以来,党校后勤保障团队牢牢树立以人为本和“视医护人员为亲人”的服务理念,把医护人员的满意指数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在食宿服务中注重细节管理、注入情感关怀,努力为医护人员提供最细致最暖心的服务。
——抓细节保障服务
餐饮是服务保障的重点环节。为了让医务人员吃好,服务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按照“蛋白质+维生素ABC”实现荤素搭配,按照营养均衡、每日不重、每周一换的标准制定营养套餐,保障身体高度疲劳、精神高度紧张的医务人员能够得到有效营养补充。
定期征求医护人员意见,及时调整主食副食搭配,尽力满足不同医护人员的饮食口味。发现豆浆的剩余量比较多,便立即将豆浆换成大家比较喜欢的酸奶;发现椪柑比橙子更容易入口,就立即增加椪柑的配给.....
“医护人员工作期间穿着防护服,肯定没法喝水,我建议送餐的时候各加一份汤食。”在餐厅一线工作的曹娟同志从电视上看到医护人员的防护服样式后,立即提出了在菜谱中增加汤食的建议,实施后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30多名后厨人员,最高峰时承担着近800人的三餐供应任务。他们每天凌晨4点起床,晚上7点钟才能离开岗位,自2月2日以来,没有休息过一天,没有一人有过抱怨。
截止到3月6日,服务保障团队共征求服务对象意见15次、5次大幅调整菜谱,为服务人员供应盒饭35248份、矿泉水600余箱,提供11084间/夜、18058人次的住宿服务,满意率达到100%。
——用真情优化服务
年年元宵夜,今年大不同。“今天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我们为大家准备了汤圆,祝同志们元宵节快乐!” 一份份热腾腾的汤圆送到600多名医务人员的手中,党校人的节日祝福和温馨关怀也传递到他们心中。
2月18日,40多名二月份出生的医务人员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生日蛋糕和手写祝福语的便签。“你们战斗在一线,不能和亲人一起庆祝生日,我代表校委祝你们生日快乐,祝你们永远健康!”副校长阮卫红代表党校为大家送去生日祝福。
“感谢市委党校给我们送来这特殊时期的生日祝福,让我们很感动。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争取早日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接过蛋糕和祝福语的医护人员代表吴思思激动地说。
你们守护生命,我们守护你们。服务团队始终把医护人员当作家人,用细心和真情传递着温暖和真诚。网络管理人员24小时值守,提供可靠的网络服务;成立服务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先锋队,免费为医务人员提供家庭和党校居住点之间的快递服务;邀请专业理发师为医护人员提供理发服务......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暖心举措把普通的食宿供应转化为抗疫战斗的源动力,取得了暖人心、增共识、聚合力的效果。
唯求实创新彰显作风
病毒肆虐,600余名医护人员、近100名服务团队生活在校园里,人员如何管理、工作如何开展、健康如何保护,这是对管理团队的一次考验。市委党校以务实态度和创新举措,主动应变,着力破解保障难题。
——统一领导聚合力
市委党校服务团队主要由党校管理人员、中心医院(期间还有市一医院)管理人员以及桃花岭和安信驻校服务人员组成。加强统一领导、整合队伍合力、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是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必然前提。经过认真研究,党校在第一时间提出了设立医务人员居住点临时党支部的想法,并得到了市直机关工委的肯定批复。
居住点临时党支部的成立,将各类人员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工作合力。同一个支部管理,有效防止了因情感归属不同、沟通不畅导致的牵掣,为居住点抗疫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我们要聚焦服务保障医疗一线这个工作中心,将学习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系列讲话的成果转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让党的旗帜在医务人员居住点高高飘扬。”临时党支部第一次支委会召开时大家形成了共识。
为了提升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部组织摸排医护人员意见建议及需求信息100余条,并逐条分类解决。得知医护人员精神压力较大,连夜腾空2间宿舍作为医务人员心理疏导室,将学员报到大厅改造为医务人员休闲场所,并协调配备10台自动按摩椅。每天提供中药预防汤剂以增强医护人员身体免疫力。
临时党支部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促进了服务保障工作上,还以实际成效教育了非党群众,展现了强大的组织号召力和战斗力。2月份,校聘3名工程维修人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创新思维提战力
非常时期常遇非常问题,只有转变思维才能解决问题。
2月21日,我们从网上订购的一批口罩被送到荆门市区,因交通管制无法领取。鉴于前期有两批抗疫物资被地方单位“劫走”的情况,此批物资同样面临着被“劫走”的风险。上午10点得到信息后,常务副校长王大发立即给荆门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郭强打去了求助电话,请求他们代领物资,帮忙转运到宜昌荆门边界。兄弟党校满口答应,马上安排专人取货,并约定在当阳市淯溪收费站交接。13点30分左右,经过多方努力,这批来之不易的5000只口罩被顺利运回校区。
在交通全面管制、抗疫物资紧缺的背景下,抗疫专班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一方面坚持以我为主、自力更生,积极主动联系外地企业抢购防疫物资,并探索通过“蚂蚁搬家、接力运输”的方式保证了急需紧缺抗疫物资及时归库,有力减缓了抗疫物资的供给压力。
2月2日以来,针对校机关抗疫保障人员中后勤管理人员短缺的困难,服务专班果断实行以事定岗、人随事走、行政后勤打通使用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队伍结构不优的问题,专班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明显提升。
——科学管理显威力
党校接待居住的600多名医务人员,90%都奋战在抗疫最前线,感染和传播病毒的风险很高。医护人员是全市抗疫战的中坚力量和宝贵财富,必须用最高的保护等级和最有效的防范措施保护这群“最可爱的人”。保障医务人员和保障服务人员的安全,只能靠科学管理。
在疫情防控专家的指导下,市委党校建立了医务人员和保障服务人员分区通行、分区进餐、分区活动制度,最大限度隔断可能的人际传播渠道;实行“餐前餐后”分别对餐厅、厨房各档口进行6次84消毒液喷洒消毒制度,实行电梯按钮、门把手、空调通风口和廊道每天3次消毒制度,最大限度的隔断物际传播渠道。
为确保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不形成二次病毒传播,工程部杨超同志自制污水消毒器具3台套,坚持每天对排出校区的污水进行消毒剂投注、水样分析。进校车辆必须进行全面消毒、校园垃圾实行专门公司收集处理制度。截止3月7日,党校居住点实现了医务人员和保障服务人员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