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正文

湖北日报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建设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日期: 2021-12-21

12月17日,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中部地区党校“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在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和中部地区省级党校的领导专家60余人,就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建设,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展现党校作为、彰显合作优势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本报现刊发部分发言摘要。

推动中部地区干部教育合作实质化、常态化、制度化

冯艳飞

冯艳飞 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学好用好讲好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论断、新概括,做好全会精神的宣传、研究、阐释工作,是党校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通过探索中部地区党校合作的新模式,搭建交流平台,形成合作框架,由点状合作转向全面合作,推动中部地区干部教育合作实质化、常态化、制度化。教学质量是党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讲准讲好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校教学工作的政治责任。我省党校系统要争创一流,首先就要坚持质量立校,打造一流的教学。在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上要对照用学术讲政治要求,打造一批科研含金量高、学员评价度高、专家认可度高的优质课程。在教学改革创新上要以提高干部八项本领、七种能力为目标,构建案例式、研究式、实训式、情景式集中读原著等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在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在中部地区崛起中贡献党校力量

赵斌

赵斌 湖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对中部地区省域合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中部地区党校合作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党校应当开放办学、加强合作、主动作为。聚焦主业搭平台,围绕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搭建干部培训合作平台、红色资源共建平台、优秀师资共享平台,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共享。聚力合作建机制,构建中部六省党校合作框架,探索建立校长会商机制、年度会议机制、市州党校合作机制,推动中部地区党校合作常态化。聚势赋能促发展,紧紧围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一目标,发挥好党校职能作用,引导学员加强对《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中部六省省情的学习,增强推动协同发展的意识和本领;组织教师围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共同开展研究,为党中央和省委决策提供高质量对策建议,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展现党校作为、彰显合作优势。

将六中全会精神贯穿到课程体系中

喻立平

喻立平 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穿到课程体系当中,既是党校的教学任务,也是全省社科界特别是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聚焦的重大课题。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到此次全会通过的《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大命题,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深刻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十个明确”的关系,与“十个坚持”的关系,都值得好好研究,需要党校系统和全省社科界系统深入研究阐释,来引领党政干部乃至全社会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动有效进课堂 刻骨铭心进头脑

匡胜

匡胜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党校系统要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自觉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全体党校人员的主业和主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要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用学术把新思想讲深,用故事把新思想讲活,用案例把新思想讲实,用情感让新思想走心。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建设,要通过建立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培训内容体系、课程教材体系、师资体系和方式方法体系,推动广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学懂弄通做实,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

王成志

王成志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

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点,这要求我们在课程设计上,要树立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来设计课程。紧紧抓住能够体现创新理论的本质特征、核心要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学科为基础、突出理论的内在逻辑性、按照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从学理上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

加强理论研究的广度深度

章凝

章凝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讲好,讲成受学员欢迎的精品课程是很大的考验。对党校教师而言,要加强理论研究的广度深度,通过扎实的理论研究,用学术讲政治,从学员的困惑和现实问题出发,设计完整的、准确的,原汁原味、引人入胜的课程。要加强集体备课,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的局限,将其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要完善制度设计,用最优质的资源,最好的保障来确保最重要的课程。

构建适合党校学员学习特点的课程体系

宋俭

宋俭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建议由下述五个课程模块构成:第一个模块是“总论”,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课程。第二个模块是“分论”的必修课程,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全面从严治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共同富裕等重要论述课程。第三个模块是“分论”的指定选修课程,开设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等课程。第四个模块是选修课程,开设“四史”课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第五个模块是实践考察课,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认识。

不断推进教学管理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

丁素

丁素 河南省委党校教育长、校委委员

河南省委党校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把握党校教学改革新要求,不断推进教学管理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在教学布局上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地位,并贯穿教学各单元、全流程。在教学质量评价上采用“学术讲政治”标准,逐步建立形成了“三评一听”课堂质量评价制度体系。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体现互动式教学发展方向,强化讲授式专题的课堂互动环节,强化班级研讨课程建设,不断丰富现场教学形式。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上贯彻从严治校要求,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教学评估制度、讲稿三级审查制度、教学奖励制度、教学指导教师制度、单元考核制度。

推进课程体系落地见效、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汤红兵

汤红兵 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

充分认识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是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是体现党校教学中心的重要抓手。在科学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上,需要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课程结构,充分体现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党性锻炼、提升能力水平的培训目标,用好用活形式多样、手段先进的方式方法,打造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有说服力的理论课堂。在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保障机制方面,主要是从精品课生成机制、名师培养机制、评估反馈机制上同时发力,推动课程体系落实见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树立精品意识、工匠精神

薛勇民

薛勇民 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

当前,党校系统越来越重视课程建设,特别注重打造精品课程,这其中关键要树立精品意识、工匠精神,形成一种追求高质量课程的氛围,从而不断地促进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效率的提升。突出主业主课,要求党校教师队伍在领悟学习上下功夫、在理论武装上着力、在理论宣讲上用力、在理论指导上发力,要联系具体实际、联系重大问题、联系社会发展的规律,突出案例教学的特色、把握案例教学的特点、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

聚焦“三精”建设 提升培训实效

杨超

杨超 江西省委党校副校长

江西省委党校以深入推进“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启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品专题、精典案例、精彩现场建设的“三精”工程为重点,持续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水平和效果。强化“理论辅导、案例分析、现场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系统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把党史和革命精神课程与“四史”课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多措并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员头脑。

深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刘艺

刘艺 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湖南省委党校一直把教学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深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的完善上,目前主体开发的教学专题全面覆盖了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化的能力培训、知识培训四个方面。在课程打造和开发上,用“三级备课”把好课程“入口关”、用末位调整畅通课程“出口关”、用优课优酬提升教学积极性。充分运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系统思维,坚持广泛动员、优中选优,组建一个由校领导、校院专家、精品课获得者、退休老教授组成的精品课打造专家团队,集中集体智慧,通过反复打磨,力求精益求精,形成一套成熟的精品课孵化机制。

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

岳奎

岳奎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需要针对不同对象设计更有针对性、贴近性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要注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运用,让教学对象通过学习,在工作中有新思考、新启迪。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避免泛泛而谈。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课程,不能娱乐化,而是要用逻辑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就是逻辑性强。在讲课过程中,还要注重方式方法,手段多样,把及时学和深入研究结合起来,打造立体化的研究,让课程更受欢迎。